中國醫護人員和非洲同事一起穿防護服受訪者供圖
  法制晚報訊(記者 張秀晨 張潔清)“中國醫療隊駐地前不遠處曾有一處埃博拉救助站,每天都能目睹數名患者被送進去,又有屍體被裹起來抬出的場景。”今晨,《法制晚報》記者聯繫到中國駐利比裡亞醫療隊的李大夫,通過她的講述,揭秘中國醫生在埃博拉疫區的工作與生活現狀。
  埃博拉感染病例在全球已突破1萬例,西非三國幾內亞、利比裡亞、塞拉利昂仍是疫情重災區。利比裡亞總統瑟利夫日前表示,埃博拉已使利比裡亞停止正常運轉。
  目前已有兩千多名利比裡亞人在此次疫情中死亡。在這裡,中國駐利比裡亞醫療隊一直堅守當地醫院。
  疫區
  兩非洲同事感染打破醫院平靜
  在利比裡亞首都蒙羅維亞,當地唯一的一支中國醫療隊的7名醫護人員堅守在“JFK醫院”。據內科的李大夫介紹,這家醫院在當地算是比較大的,內科床位有大約40張,骨外科床位有20多張,婦產科也有30多張床位,整個醫院大概有200間左右的病房。
  醫療隊的駐地與醫院有步行7分鐘的距離。李大夫說,每周的周一到周五的上午,她和同事需要在這家醫院上班,但是用餐都返回駐地。
  此前,這家普通醫院一直很平靜。直到兩個月前,兩名非洲醫生在這裡上班時出現發燒癥狀,被證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,後來不幸身亡。人們至今沒有弄清楚,為何在這家沒有埃博拉患者的醫院出現了這兩起病例,這使得當地的人們陷入了更大的恐慌。
  李大夫說,她在這兒的內科坐診,經常接觸有發燒癥狀的患者,自己也在緊張中過著每一天。
  目擊
  醫院
  接觸疑似病例防護服一天得換三四套
  說起一天的工作,第一項穿防護服就不輕鬆。據李大夫介紹,醫療隊隊員穿的防護服是從中國運抵利比裡亞的。整套防護服包括一身衣服、帽子、防護口罩、眼鏡、手套、襪子和鞋套。
  中國醫生們每次上崗前都被要求穿上防護服,防護服的袖口和褲腿都是緊袖緊腿的,可謂嚴絲合縫。戴手套也是有講究的,必須罩住衣服袖口處,保證不留一點兒縫隙。
  李大夫說:“因為防護服都是一次性的,每天用完就需要更換,所以用量特別大。尤其是手套,看完一個病人就要摘下來換新的,防止交叉感染。畢竟這個病人可能就是埃博拉患者,我們不能將可能性傳播下去。衣服也是,一般一天一套,但是如果接觸了疑似病例,一天得換三四套。”
  頂著34℃高溫捂出了痱子
  李大夫說,利比裡亞正處在旱季,不常下雨,每天的氣溫徘徊在34℃左右,加上防護服一點都不透氣,每天工作時總是一身的汗,身上都捂出了痱子,又紅又癢。
  然而,對於當地的醫護人員來說,這卻是近乎奢侈的待遇。因為在西非,即使疫情已經如此嚴重,但是醫療條件有限,很多當地的醫生仍然沒有什麼防護措施。
  “從國內送來的防護服夠我們再用兩三個月的,同在一家醫院,看著那些非洲同事衣著單薄,幾近毫無防備,實在是看不下去,也擔心一旦他們感染病毒會進而感染到更多的人,所以有時也把部分防護服送給他們穿。”李大夫說。
  目擊
  街頭
  當地人意識增強 見了醫生不再握手
  早在埃博拉確診病例只有一千多例時,本報記者就曾致電在西非國家的中國醫療隊隊員,當時他們介紹,當地不少地方因為發展水平和百姓的醫療意識不足,甚至出現過家屬不願接受家裡人確診後住院的情況,他們跑去醫院“偷走”病人,結果導致更多人感染,最後死去。
  而今,據李大夫介紹,隨著感染人數的大幅上升,當地人對埃博拉的恐慌也的確更加嚴重了。當然,還是有很多患者很害怕,不願就醫,醫療意識不足,但是相比從前,在電視新聞和廣告的宣傳下,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好轉。不少非洲人見到了大夫遠遠地打招呼,而不再去握手。
  用李大夫的話說,他們深深明白,現在事實擺在眼前,“再不註意就沒命了”,因此勤洗手等細節成了必須要做的日常工作。而中國大夫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也會給他們些口罩和手套,他們見了醫療隊的隊員,就會遠遠地笑笑。
  在這樣的環境里,現如今監測和防控形勢都日益嚴峻。所有的公共場所都配備了洗手液、消毒水、消毒藥片等,比如在超市、醫院,這些都是“標配”。還有不少公共場所需要給到訪的人測體溫,醫療隊開會的時候也是要經歷這些程序的。對於疫情的敏感和擔憂已經遍佈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
  目擊
  駐地
  埃博拉救助站
  每天目睹生死交接
  當記者問李大夫在利比裡亞最觸目驚心的一幕時,她向記者講述起了此前目睹的駐地外一處埃博拉救助站的情形。
  她說:“之前和我們駐地也就有30多米的距離吧,有個埃博拉救助站。每天都有車送來埃博拉患者,裡面的護士給他們提供食物。每天最少也得送來五六名感染者,這個病致死率又那麼高,幾乎每天都會看到人們抬著裝有屍體的袋子,放到另一輛車上運走。”
  “運屍體的汽車似乎在儘力地小聲離去。可能是因為在市中心,不想引發人們更多的恐慌。”李大夫說,那段時間她常常目睹著這些近乎無聲的生死瞬間,“現在這個救助站已經關了,搬到其他的地方了。”
  記者手記
  採訪過程中 “很想家”她說了兩遍
  李大夫來自黑龍江,說話帶著濃濃的鄉音,從中國的最北端遠赴西非,一待就是兩年,“本來是有回國探親假的,不承想趕上了埃博拉,也就不回去了,要不家人一定不答應自己再出國,還是以工作為重吧。”李大夫已經在利比裡亞待了一年了,明年10月份回國。“很想家,要是沒有埃博拉的話,一定回去一趟。”這句話,她重覆了兩次。
  當記者問起家裡,她說早前每周打一次電話,可是現在成了一周兩次,“電視、報紙上到處都是埃博拉的報道,家人知道疫情日益嚴重,老人、愛人和孩子都很擔心。家裡老人年紀大了,還有高血壓,電話里只能說沒事兒,要不看看新聞就夠擔驚受怕的了。”電話那頭的李大夫嘆了口氣,說“全瞞著”。也正因如此,李大夫叮囑記者不要在報道中寫她的全名,擔心被家裡老人看見,更加擔心。
  利比裡亞跟國內的通話質量並不好,在記者與李大夫的通話中,有時聽得斷斷續續。“這裡本來安裝了路由器,二樓和四樓的效果還不是很好,偶爾上上網也上不去,QQ也總掉線。”她說。
  “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,試著不為明天而煩惱,不為昨天而嘆息,只為今天更美好。”這是採訪結束後,記者加了李大夫的QQ時看到的她的簽名。她的網名中有四個字,是對其所從事職業最好的詮釋——“妙手回春”。
  本版文/記者 張秀晨 張潔清  (原標題:瞞著家人堅守 防護服一天換3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z09azxh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